87岁高官突现急躁怒斥记者,中国被点名,场面一度失控
5月13日,印度两位关键人物接连发声,直接点名中国,这事儿不简单。
先是退役陆军中将帕尔纳伊克,在智库研讨会上甩下一句更倾向于选择中国作为对手。
这话一出口,外界立马炸了锅。
不到一天,印度空军参谋长乔达里也来凑热闹。
他去年就已经放话已做好应对任何冲突的准备。
这次,直接在年度报告中强调跨区域作战能力。
看出来没?印度这是摆明了要秀肌肉,但问题是,它真的有这么硬的底气吗?
先看装备采购数据。
印度军队的现役武器65%都是靠国际采购,11个供应国的拼凑体系,活脱脱一个万国牌。
这么多国的装备,可以拼出性能参数。但系统整合度?呵呵,要多糟糕有多糟糕。
比如印度空军,苏-30MKI、幻影2000和阵风战机,六种不同标准的发动机,维护起来头都大了。
零件通用化程度不到35%,直接影响战备完好率。这么折腾,还能指望它打持久战?
再说地缘战略。
巴基斯坦空军列装的歼-10CE战机,已经在联合演习中秀了一波肌肉,区域空中力量平衡直接被改写。
印度海军更惨,巴基斯坦水面舰艇的CM-302反舰导弹,射程刚好覆盖印度西部舰队,逼得它不得不扩展防御纵深。
东边被中国压,西边被巴基斯坦怼。双向压力下,印度还能分得出多少资源应对?
可更离谱的是,印度国内还觉得自己稳居世界前五。
来感受一下,今年的民调,76%受访者说本国军力是前五级别。
但全球火力指数的综合排名,实际是第四。
装备自主率42%,国防工业产能一年不到100辆主战坦克。
前五这帽子,戴得真不嫌沉。
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没问题,但战略决策还能跟现实挂上钩吗?
回到国产化问题。
光辉战机研发了37年,阿琼坦克至今没完全部署,怎么看都像画大饼。
2020-2024的装备预算中,紧急采购项目占比从15%升到28%,这说明啥?
自主能力跟不上,只能靠应急补窟窿。
高强度作战储备更是个笑话。
北部边境的M777榴弹炮,全印度才145门,还得靠美国供弹。
模拟推演结果直接打脸如果东西两线同时开战,弹药储备撑不过20天。
兵力投送?别做梦,战略运输机伊尔-76/78全加一起才17架。
再往深了挖,印度的军事改革问题更是无解。
国防参谋长职务空缺9个月,三军协同机制简直形同虚设。
陆军的155mm、130mm、105mm三种火炮系统,后勤体系得分开搞。
说好的标准化路线图,方向感彻底迷失。
空军的网络中心战构想,军区数据链没统一。到现在,全域互联互通还只是个概念。
国际合作?四方安全对话说是参与了,但印度拒绝联合巡逻,基地共享也持保留态度。
这种保守合作模式,战略灵活性是有了,但真到了打仗,你指望谁帮你?
736.5亿美元国防预算,装备维护费用占了23%,全球最高。
高预算、低效率,装备完好率还被机械故障拖累。
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怼得很直接一年8000小时飞行时长因机械故障损失,相当于一个战斗机中队全年出勤量。
总结一下,印度的军事体系看似在转型,但实际是内外矛盾积压,问题暴露得越来越多。
说白了,它的自信,更多是一种心理补偿。
把大国崛起的愿景挂嘴边,但现实却是硬实力的差距难以填补。
网友怎么说?画得越大,摔得越惨。这话,真不算毒舌。
问题的根本在哪?深化国防工业改革,优化资源配置,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。
但能做到吗?
印度的体制惯性摆在那儿,民族主义情绪又压不下来,战略理性能有多少空间?
说到底,这一切都是在赌时间。问题是,时间真的站在印度这边吗?
怎么看?你觉得印度秀肌肉的底气够不够硬?留言聊聊吧。
